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国术解惑

杨倾云 2015-12-06 18:34:05 2079浏览量

          国术解惑之“传统武术有没有对抗性?


      我国的传统武术,一部分是武术,一部分是国术。

      武术有对抗性,国术无对抗性。

      何解?

      武术,以止戈为能,当然需要对抗性。

      比如抗击、抗争、抗战,以及抗议、抗拒、抵抗、反抗等词汇,虽然能做到制止暴力和侵犯,但显得有点儿勉强,不能做到必胜,不能让对方下次再也不敢来犯,只能暂时性的止戈,后患犹存,所以我们的武术屡屡被洋人怀疑和挑战,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毫无信心,在观看中外功夫对抗赛时,有人高喊加油,也有人喝倒彩,全中国练武术的人那么多,才出了区区几个擂台冠军,而且赢得还是那么辛苦、那么勉强……;

      国术,一出手胜负立判!一个照面战斗结束!败者,是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的,所以,国术没有对抗性。

      因为我们一出手,敌方是毫无办法对抗的!

      武术对抗,犹如两鸡相斗;

      而国术出手,恰似老鸡吃虫!

      武术对抗,就像两牛互争;

      而国术出手,好比庖丁解牛!


           国术解惑之“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如今已成为全球练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了。

      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此运动的人数已超过9亿,占全球人口的七分之一。

      而且这个比例,每年、甚至每天都在缩小!

      全世界不知道泰拳瑜伽跆拳道的人太多了,有几个人不知道太极拳?

      太极拳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一代代人们去钻研、磨练、把玩……

      其中,一句“四两拨千斤”,令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都心驰神往,不能自拔……

      然而,太极拳发展至今,又有几人知晓其自然真义?

      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一边口里念叨着、心里惦记着、人前称赞着“四两拨千斤”的“神功”,一边又坚持认为“要想四两拨   千斤,先要练就千斤力”,这是多么荒唐可笑!

      四两拨千斤,此句出自王宗岳先生之《太极拳论》,原话是“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注意!是牵动四两拨千斤!

      今人多疏于练而偏于研,所以总是剖词测理,断章取义,钻研一生而难达真谛,惜哉!

      倾云不才,今日不揣浅陋,略将习拳心得献丑于众,还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正 :

      四两拨千斤,不是用我的四两拨他的千斤,而是,用他的四两拨他的千斤!

       四两,不是力量,也不是重量,而是一个地方!

       一个身体部位!

      就像蛇的七寸,也不是指长度,不同长短的蛇,其七寸也不在同一个位置啊!

      所以,打蛇打七寸,制人制四两!

      人身四两在哪?

      行家功夫出手,摸哪是哪!


          国术解惑之“练功最佳时间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

      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于晨练,跑跑步,打打拳,活动活动身腰,喘喘气儿出出汗,也就完事儿了。

      少林功夫认为,一日三练,“早练废气纳新气,午练顺逆精气蓄,夜练寒气发精锐,弹指穿木如插席”,又说,“朝练夕练,基本功夫首练”;

      武当功夫认为,练功得选取时间,一日之中,以子午二时为最佳,一月之中,以朔望之时为最佳,一年之中,又以冬夏二至为最佳……取其阴阳之极也;

      国术,其练法完全合乎天地自然,真正入门之后,无时不练,无处不练,动植飞潜,皆在一身之中生息演变……

      倾云才疏学浅,谨将昔日所练,略述微言,与诸君共勉 :

      气行身动似树长花开,神恬意静如母怀婴睡……

      身心如婴息绵绵,重立胞胎返先天,昏昏默默入虚无,一气往来天地间……

      更上一层,则自成寒暑,再造春秋,我命由我,天奈我何!


          国术解惑之“真传一句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这句话本身就是真传!

      可惜,由于众生根器钝者多,利者寥,所以自古以来,就极少有人能够得到真传,成就真功。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并不是说真传一句话就能说完了,万卷书都是假传;

      而是!:

      真正的传授,都是一句话、一句话地传授的,不需要滔滔不绝地讲出万卷书的内容来!

      少则得,多则惑!

      得其一,万事毕!

      不同的功夫阶段,需要不同的传授。

       每一个进阶的关口,都需要不同的一句话!


          国术解惑之“真正的肌肉


      说到肌肉,大家应该不陌生吧?

      尤其是当今世界练武的青少年们,以及经常参加或关注体育运动的人们!

      西方人不同于我们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他们与我们的文化差异。

      而文化的不同,又形成生活习惯的差异。

      西方人追求局部的完美,中国人向往整体的和谐。

      西方人练肌肉,会练到看起来全身都是肌肉的程度,让人从外表看起来健壮无比,好像很能抗打似的,也好像提起一个人就跟拎一只小鸡儿似的,往那儿一站,就跟泰山似的,威势压人;

      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是不会专门去练肌肉的!

      因为,那样的肌肉,非但一不健二不美,而且,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肌肉!

      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肌肉?

      肌肉一词,最早见于何处?

      大家读过《黄帝内经》没?

     《上古天真论》,其中写到 :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肌肉若一,这才是真正的肌肉!

      一块一块的,鼓起来就跟苦瓜似的,能算什么肌肉?

      内家拳,练至暗劲,人身之肌肉,犹如一张极有弹性之大网:

      一丝丝,一条条,一片片,连成一个整体,刚柔合一,动静不二,与周身筋骨协调互济,支撑和保护着全体内外,极坚韧而又极灵敏,比之虎豹鹰熊,有过之而无不及,故能气贯天地,一动便是豪情!


          国术解惑之“内家新解


      孙禄堂祖师在69岁时,有“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其全文核心即是宋世荣先生的一句“善养气者为内家,不善养气者为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

      那么如何练拳,才是善养浩然之气呢?

      我华夏大地藏龙卧虎,高人辈出,杨倾云不揣浅陋,愿将多年习拳心得公之于众,以抛砖引玉,诚望四海贤达不吝赐教 :

      什么是内家拳?

      向内收力的拳法就是内家拳!

      中国人,是内向的,含蓄的;

      中华文化,是聚合的,包容的;

      所以,发源于神州大地的内家拳,其练用之法也是如此!

      诸君可一试 :

      一、备一可提可举之重物,自然站立,然后以手提之、举之各一分钟,试试看,哪个更容易做到?

      二、一手成拳,一手为爪,合在一起,同时用力,一个抓紧,一个撑开,互换着试试,看到底更容易抓紧、还是撑开?

      三、找一同伴,俩人弓步站立,四掌相合,用力相推5分钟以上;再俩人伸出一脚,以外侧相抵,单手互握,用力互拉5分钟以上。对比一下,哪个容易?

      四、俩人一前一后站立,前面的双臂自然下垂,后面的用力抱住前面的,然后前面的开始用力挣开,互换试试,看看抱紧容易还是挣开容易?

      禄堂祖师常言 : “人之初生,皆有不思而知、不学而能之动作,此即形意拳之意义也。”

      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都是双手紧握的,这在道家叫做握固;

      而人死了以后呢,双手是松开的,这叫撒手人寰。

      经过上面的四个小实验,以及人在生死之际的自然动作,我们不难发现:

      提、抓、拉、抱、握,是向内的;

      举、撑、推、挣、撒,是向外的。

      老子说 :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婴儿都知道向内是养气的,而我们为何还要一拳一拳、一腿一腿地向外发力呢?

      你看,那些练外家拳的,练西洋体育的,哪个不是外强中干?

      一把一把的,都在往外撒,拿什么来滋养身体啊?五脏六腑能不坏吗?

      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发力打人的时候,不也是向外的吗?

      不,还是向内,永远向内!

      中华文化,讲究的是合,不是分!

      内就是外,外就是内。当人身内外如一的时候,向内的动作与心意,就会直接变成向外的心意与动作!

正所谓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者,收也,缩也,自然能够抱阳;

      阳者,发也,伸也,自然能够负阴。

      我们中国人常说男儿要有志向、有抱负,若不抱阳负阴,连体魄都不能强健,又何能披荆斩棘、拨云见日?

      内家拳,不断地向内锻炼,所以越练越开阔,越练越包容,万物皆在其中,万理俱含其内,一身直与天地相通,至虚,而又至实也。

      倾云愿与广大同胞共勉,共进,同创国术复兴!


          国术解惑之“关于近身


      李小龙先生认为,格斗的过程,无非就是近身与发力。

      李先生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此语所言亦甚是也,然而,惜乎!李先生一生未遇孙公存周,不然,“截拳道”三个字就不会出现在世间了。

      存周先生常言,天下技击之道,不出此截、顺、闪三能也。

      李小龙先生悟性奇佳,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悟出一个截字,已非常了不起了。

      然而,他始终没有遇见过真正的形意高手,没有见到更高境界的截,更何况除了截之外,还有顺和闪这两大奇能呢。

      存周先生用黑布蒙上双眼,赤手空拳与一使刀高手比武,让对方随便砍,结果对方连他的衣襟也没碰着,而他却在每次闪躲之际,用手指轻快地一划,对方的衣服就成了墩布条了。

      存周先生亦常言,三丈之内,我要摘你第三个扣子,绝不摘你第四个。

      身步之快,手法之妙,可见一斑!

      小龙先生之近身与发力,与之相比,只怕是悟空见如来了。

      存周先生逝世于1963年,小龙先生逝世于1973年,他俩是有机会见面的,可惜无缘……

      这两位国术偶像、武学大师,虽然境界有深浅,但是人格无高下!他们都用各自的生命,以不同的方式,绽放着国术的魅力与风采!千秋万世,芳华不谢!

      好了,现在说说平常的。

      有很多练拳的老师傅,动不动就在人前夸下海口,说什么七八个、十来个小伙子都近不了他的身……

      大家想想 :

      功夫既然那么好,还会害怕别人近身?

     《 动物世界》看过吧,老虎会害怕牛羊近身吗?

      我们的国术,非但不怕别人近身,而且,我们是敞开胸怀,欢迎近身啊!

      你不近身,我还要扑过去呢,你主动近身,投怀送抱,我还省事儿了,你是羊入虎口啊!

      打人如亲嘴,你懂吗?

      你主动送上门来,我不咬你才怪呢!

      老虎会将捕获的猎物活着扔出去吗?

      记住,真正的国术,都是将人原地拿下,或打或杀!绝不会是以发人于丈外为能的!

      当然,我们不是没有发人于丈外的能力,而是,内家讲的是收,不是发!

      比如,“把他拿下!”、“把他给我收拾了!”,都是收。

      收获,收获,只有收,才能获!

      近身就是为了收,捕获的猎物岂能随便放掉?

      发放出去,还得再抓,多麻烦……

      国术,沾身分胜负,打人只有一。

      只有向内收,才能合二为一,无论彼此谁近谁的身,都一样。

      为什么我们欢迎近身呢?

      因为 : 羊入虎口总是比猛虎扑羊要轻松得多,我们中国人讲究以逸待劳,也是这个意思。


          国术解惑之“进身之误


      续上篇,咱们接着讲进身。

      进身?

      没错,是进身。不是近身。

      虽然,平时我们一提起 jìn shēn , 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近身”,几乎没人会想到“进身”。

      包括搜狗,包括百度,当我们输入“jinshen”时,都不会有关于”进身“二字的联想。

      至少,现在是。

      我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进身”二字能够普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进身“被人们误读成了“近身”呢?

      哈哈哈······

      说起来真的很有意思!

      因为近百年以来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在修身方面不求上进,只知上近(往上爬,和上面的人接近)!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

      所以,经常和上面的人接近的人,必定小心翼翼,必定胆小怕事。

      现在好多人也经常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哈哈哈······

      人活着,就是要做事的。活着而不去做事,那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人活着,就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如此,我们的生命才会绽放出动人的风采!

      人生,才有价值!

      我们生而为人,来到这世间,难免要进入各种各样的环境,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人人都希望多遇到一些好事,少遇到一些坏事。

      可是,事在人为!

      心性善良、胸怀博大、思维缜密、行为果敢的人,往往能时时得天独厚,处处逢凶化吉。

      这世间哪有什么坏事?

      人心好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反过来,照样成立。

      所以,凡是我们已经遇到的事,无论对我们自己有利还是有害,都是好事。

      虽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我们不能只顾趋自己之利而不避他人之害啊。

      若是人人冷漠无情、万事不管,他人之害,迟早还是要祸及己身的。

       因为天下同胞本是一家,利人就是利己啊!

      我中华墨家之宗旨,便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们的国术,近百年来险遭灭顶,一字之差竟致终身之误!

      拳谱上明明写着: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上身,上身,什么是上身?

       上进,上进,上身才能进身!

      倾云不才,喜将国术打练之法比作男女之事,同胞视之或有觉吾不恭之处,细细思来,便觉吾言真实可爱,奥妙无穷矣······

      至于那个已然误传百年的“近身”,大家若是觉得用习惯了,就接着用吧。

      愿意改的,就让我们一起来为国术正名吧!


          国术解惑之“人体要害


      人体到底有多少要害?它们都在哪儿?

      有人会立刻想到,太阳穴、眼睛、咽喉、下阴;

      还有人会想到,36大死穴!

      对于普通人和寻常武者来说,这些确实是要害;

      但是在一个真正的国术家眼里,人体的要害,可不是这些!

      国术之入门,有九要三害。

      这九要三害,若是全部练成了,自身是没有要害的,而看别人,一身全是要害!

      国术是最讲究实用和效率的,在真正的实战中,打太阳穴、插眼、掐喉、踢裆,以及点穴,是非常不实用和没效率的。

      因为,在大自然或社会环境中,在不同的光线下,在电光石火之际,要想打中移动中的这些固定的点,命中率实在是太低了!

      国术之打法,出手不二。

      什么意思?就是不出手则已,出手没有第二下!

      如何做到?打要害也!

      要害在哪儿?不知道!

      所以请记住,老子的话是有道理的,不敢为天下先!

      通过真正的国术修炼,人体身心已恢复了纯洁无瑕的自然天性,良知良能尽已开启,周身内外,敏感非常,当对方想要害我们的时候,念头一起,我们这边就有反应了,直接用行动打消对方要害我们的这个念头!

      这也叫后发先至。

      当一个人心怀害人之心的时候,他的全身,尽是要害!

      国术乃道艺,入门就是入道,入道之人,心如天地,整个身心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充满了生生不息之气,怎么还会有害人之心?

      没有害人之心,自然就没有要害。

      那有人要问了,国术只能后发制人吗,不能先动手吗?遇到劫匪行凶之时,他害的又不是你,你要打他,那也是主动啊,行吗?

      行!

      练国术的人心怀天下,万物皆亲,无论他害的是谁,害人之意一出,都会作用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救人就是救己!

      具体怎么打、怎么救?

      打就是救,救就是打!

      最高级的打,是打他的害人之心,也就是打神,这必须要顶尖高手才能做到;

      对于一般高手而言,其打法原则是,打点不如打线,打线不如打面;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己浑身都是又僵又散的,都不知道人体的线在哪面在哪,怎么打?

      国术之高手,筋骨之坚,肌肤之柔,神气之厚,脏腑之实,远远胜于常人矣,周身内外浑然一体,无有点线面之存在,又有无数之点线面遍布全身,刚柔合一,虚实莫辨,故毫无要害可言。

      倾云不才,略述微得,与诸君共勉!


          国术解惑之“练功环境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拳打卧牛之地”。

      果真如此吗?

      李老说,刚开始练拳,得找个开阔地带;

      后来又说,能挪步的地儿就练上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

      象形取意也!

      因为形意拳一开始,是练明劲。

      明劲,神与日月齐辉,心与天地相接,自然要放得开,蓄得满;

      暗劲,犹如夜幕降临,阳入阴中,则要含蓄着练,收缩着练,所谓敛气入骨是也。

      室大则气散。在古代,皇帝虽有三宫六院,卧室却很小,为的就是养气。

      拳打卧牛之地,也是这个理。

      那化劲呢?

      功入化劲,人与天地之间,意气相通,天意就是人意,天气就是人气,天人合一,在哪儿练都行。

      有人说那山清水秀之地不是更好吗?

      那你就去实地考察吧,咱们华夏大地,江山万里,名山大川数不胜数,然而去那里的人,无论僧道姑尼,无论游客行者,其面目,其气质,一个比一个假,一个比一个俗!僧道之俗,更甚于常人也!

      何故?

      修身之功未至也!

      常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怒哀乐自然流露,其心真也!

      闻之,文人无书卷气,武人无兵刀气,僧道无香火气,便是世间不可少之人。此谓脱俗也。

      人心一脱俗,可入天地景。心若无天地,到哪都俗气!

      ……哈哈,似乎跑题了,咱们再说练功环境:

      有个成语,叫“人杰地灵”,啥意思?

      人杰了,地才灵。

      人,是万物之灵啊!

      你看,出过英雄圣贤的地方,出过明君良将的地方,都在哪里?

      人,有通天彻地的能耐,有改天换地的本领,就是因为人有感天动地的心意啊!

      内家拳,以内炼为宗,所以,练功的环境,也是以内环境为重。

      我们入门之时,踏开阔之地、居卧牛之室,不过是为了象天地之形,取万物之意,体悟一气伸缩之理而已。

      既入化劲,天地人一体,无我无他,又何有环境之分别哉!


          国术解惑之“出手不二


      国术之打法,不同于世间任何武艺,其绝妙之处,非常人之想象所能及也。

      寻常武艺,不外乎寻常之理;

      而国术乃是真龙道艺,若隐若现,虚实莫辨,出手不二人难见,日月无光天地翻。

      国术之打法,没有噼里啪啦,没有第二下,不招不架,一招拿下!

      是如何做到的呢?

      四个字:意到形到


          国术解惑之“意到形到


      什么是意到形到?

      练的时候,是象形取意,由意生形;

      用的时候,真意一动,真形即出!

      念头方起,结果已定,几乎无过程。

      心里一想到什么,什么就已经发生了。

      这就是意到形到!

      我们平日练拳,其实练的就是形与意的协调和一致,高度的协调,高度的一致!

      协调到什么程度?

      所有的意,都可以用形表现出来;

       所有的形,都可以从意生发出来。

      一致到什么程度?

      形就是意,意就是形。

       见到形,就感受到意了;

       感受到意,就见到形了。


          国术解惑之“近视眼的好处


      说到眼睛的犀利,人们总想到雄鹰;谈及目光的短浅,也总忘不了老鼠。

      其实,这只是人类的片面看法。

      如果真的能够让动物们对“谁的眼睛最好”发表意见的话,我们就会听到一个异口同声的回答:

      “自己的眼睛才最好!”

      鹰眼视野宽阔,视力敏锐,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小动物。

      人要是处于那样的高度,能看到的范围就要窄得多,但人生活在陆地上,并不需要老鹰那样的眼睛。

      虎、豹等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前侧,两眼的视野部分重叠,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不仅能看清楚物体,还能很好地分辨周围物体的前后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眼睛利于追捕猎物。

      牛、羊等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总的视野比较宽阔,加之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样的眼睛利于及时发现前来偷袭的天敌。

      例如,野兔的眼睛就能同时看到前后左右的东西,在向前夺路逃路时,也能监视背后的追敌。

      水生动物的眼睛只适于在水里看东西。

      生活在空中和陆地上的动物,眼睛在水中是不好用的。

      青蛙、海龟、海豹等水陆两栖的动物,眼睛则能水陆两用。

      白天活动的昼行动物的眼睛,适于白天看东西。

      值夜班的猫头鹰却有一双极好的夜视眼。

      像猫那样白天和黑夜都活跃的动物,瞳孔的大小调节自如,眼睛昼夜都好用。

      长颈鹿的眼睛适于从高处看东西。

      老鼠的眼睛适于在黑暗中贴近地面看东西。

      变色龙的两只眼睛可以相互独立地向任意方向转动,这是适应一只眼睛盯着前方的猎物,另一只眼睛防备“黄雀在后”的需要。

      空中善飞的小昆虫视野需要特别宽阔,它们的眼睛是半球形的复眼。复眼中成千上万只“小眼”的视野镶嵌排列,就构成了宽阔的总视野,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得见。

      小动物眼睛的尺寸相对于身体来说特别大,大动物的眼睛相对就很小。

      海豚、蝙蝠蒙上眼睛依靠听觉也能“看”得见周围的一切。

      蚯蚓没有眼睛只靠感光细胞照样生生不息。

      每种动物的眼睛对于它本身都是最好的,都能很好地适应生存,这难道不是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奥秘之处吗!

      ——那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近视眼有什么好处呢?

      有!

      近视眼更有利于练习国术!

      近视眼的人更容易成就功夫!

      如何解释?

      且看下文:

      第一,由于视力范围比一般人要小的多,所以眼睛所见也比一般人要少得多,练起功来,更容易做到似看非看、神不外散,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有时候,什么也不看,却什么都看见了。

      有所见,必有所不见;无所见,则无所不见。

      庄子《养生主》之中,庖丁解牛,就是“以神遇不以目视”!

      国术妙艺,练神第一,神不外散,方能养气。

       气足精满,技合于天,神行机圆,人莫能犯!

      第二,近视眼的人,都是对某样事物有着非一般的执着与专注,这样的人,练起功夫来,也同样执着,同样专注,自然容易成就了。

      有先例为证:一代武神孙禄堂先生,以及他的子女存周、剑云,都是近视眼;

      身法快如鬼魅的拳圣薛颠先生也是;

      将中国功夫之名传遍五洲四海的李小龙先生还是!

      现代的,在加拿大教授国术的杨海先生是近视眼,台湾第一高手廖白先生还是!

      吾友董定刚先生,闽敢先生,他们都是。

      当然了,鄙人杨倾云也是。


          国术解惑之“拳术有无优劣之分


      不同的拳术之间,到底有没有优劣之分?

      有人说有,有人说无;

      我说,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你信吗?

      信我者,得真传;不信我者,也请往下看:

      凡是说有的,大都认为自己所练的拳术就是优秀的,别门别派别人所练的,都是拙劣的。这类人大都继承了本门拳术的精髓,有一定的本事和实力,也有与他派拳术一较高下的气魄和胆识,是本门拳术武林地位的忠实捍卫者;

      凡是说无的,都是些这也学那也练杂而不纯博而不精啥也没练成半懂不懂的拳混子,这类人有一部分是有名无实的伪大师,他们没悟性没下功夫没练出真东西,于是也怀疑自己所练的拳术是不是不够优秀,甚至认为本门祖师是武功天才,无论练什么拳术都会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与拳术本身无关……然后,就来个“博采众家之长”,也出去学学别的拳术,再“融会贯通”,“自创”一个“新”的“某某拳”、“某某道”、“某某功”、“某某法”的,沽名钓誉,招摇撞骗,收人钱财,误人前程……这种说无的一类人,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伪大师的嫡传弟子和忠实粉丝们,他们被“大师”忽悠得思想混乱,没了主见,越学越偏,渐渐地,人格也已不健全!

      那么,拳术到底有没有优劣之分呢?

      有!

      因为拙劣的拳术就是练到最高水平也比不上练优秀的拳术刚刚入门!

      中等、中上的拳术练到极致,也敌不过上等拳术的初级功夫!

      上等拳术练到最高境界,才开始入道,入道,才初步踏上国术之路。

      国术,乃至高无上之道艺武学也,为最优等之拳术,世间俗艺,无可逾越者也!

      无!

      因为国术乃中和之术也,宇宙万物,天地万理,人间万事,无不包含其中矣,区区天下武艺,何能出其外?

      所以,合理的答案应该是:

      世间俗艺相比,大部分是各有其长,无分优劣;

       小部分是,长多短少的自然胜过长少短多的;

       俗艺与道艺相比,就好像妖魔鬼怪见了天神大帝,甚至,是悟空见如来!

      国术者,一也。

      得其一,万事毕。

      因为一,就是一切。

      一切,就是百分之百。

      而世间俗艺无论高下,只能各占其不同之百分比而已。

      所以,当两种拳术都是20%时,无分优劣;

      80%的肯定是优于50%的;

      国术是100%,也是1000‰,更是万分之万,世间俗艺无有堪比者也!

      举例说明:

      董海川、李洛能、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这五位站在国术之巅的前辈们,他们的拳术境界,是让世间那些练习八极、咏春、洪拳者永远无法想象得到的!更别说练到了!

      还有国术境界近乎顶级的前辈们,郭云深、宋世荣、车毅斋、李存义、张玉魁、齐公博、裘德元、孙存周、程庭华、尚云祥、薛颠、唐维禄、李书文……他们那一身惊世骇俗的功夫,用少林拳练得出来吗?用武当拳练的出来吗?用泰拳练得出来吗?用柔道练得出来吗?用跆拳道练得出来吗?

      所以,拳术有优劣!

      少林武当泰拳柔道跆拳道之间,论养生,有优劣之分;论实战,则无优劣之别!

      国术,所有功能集于一身,是个兼容万物的开放的、完备的、讲究实用和效率的修身体系,是中华民族的至宝,苟能得其精微,臻其妙境,则神交千古圣贤,心怀万世苍生,俯仰天地,吞吐六合,成一真人也。

      倾云国技与天下同胞共勉,愿国术真道代代相传!


          国术解惑之“身传口授”(终结篇)


      国术之真正传承,必是以身相传、以口相授的。

      武林中有“真师身,贵如金”一言,诚非虚语!

      真师者,身无妄动,口无妄言,心无妄念矣。

      故能身传真道,口授真业,心解真惑也。

      国术之真道,必载于真形真意矣。

       唯见真师,方能见真形,得真意,悟真道也。

       真师者,传授国术之时,必是身比其形,口言其理,一动,妙不可言;一语,道破天机!

      落于文字,则不如当下言语;听闻言语,则不如亲睹其身。

       故身传重于口授矣。

       身传为主,口授为辅,而心中之惑自然而解矣。

      此篇既为《国术解惑》之终结篇,今日之后,倾云即不再发表解惑之文矣。

何也?

      文难尽言,而言难尽意,国术真意,必以真身相传也,鄙人不敢再以文字误人也,若有识者不弃,愿约倾云一见,且战且练,共参共研,鄙人定当逢约必至,不负知音盛情矣!



当前文章地址:

教练简介

杨倾云

13年经验 八卦掌

善于发现学员自身的天赋,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练功体系,有料有趣

教练简介

杨倾云

13年经验 八卦掌

善于发现学员自身的天赋,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练功体系,有料有趣